撰文︰吳劍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
《醫.藥.人》 第 69 期
宇宙起源是個老古的問題,宇宙學更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學科,每個年代的科學家都描繪他們對時間與宇宙起源的圖像;從亞里斯多德到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已討論了2千多年,科學家好像是刻劃時間圖騰的藝術家。
宇宙從何而來,怎樣開始,會有末日嗎?2006年6月,蜚聲國際天體物理學家霍金在香港科技大學演講「宇宙的起源」,又再激起人們對時間歷史的興趣!
至大無外 至小無內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革命性的廣義相對論,預言光從太陽般大質量的物體走過時會失去能量,光線被引力場折彎,運動軌跡便偏離,時間也流逝得慢些,所以在太陽的質量影響下「空間時間」也會彎曲。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哈勃測量來自星系的光來確定它們的速度,原先他預料飛來和飛離地球的星系數量,應該相差不多,驚訝的是,幾乎所有的星系,都飛離地球而去,星系離開地球愈遠,則飛離得愈快,星系之間的距離,隨時間而增大,這意味著宇宙不是不變,而是正在膨脹。從時間軌跡追溯過去,約在2百多億年前,宇宙應該是處於一個極緊緻、極熱的狀態。由於哈勃發現宇宙是動態的,愛因斯坦也得承認他提出靜態宇宙模型是一件令他遺憾的事,宇宙恆久不變的觀念,已被新觀念所取代。
1973 年霍金發現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黑洞溫度因輻射量而變高,黑洞體積因質量密集而變小,漸漸演變成普朗克尺度的世界,即是億億億億分之一米的世界,最後一刻,黑洞成為有無限質量密度與時空的奇點。綜合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與哈勃的發現,霍金推斷整個宇宙必須有個開端,起始於黑洞質量奇點的大爆炸,並可能有個終結。
明日之後
一個沒有受過物理學訓練的人,對時間的理解比較簡單,地球自轉一周是一天,時、分、秒都是人為著方便而假設的,時間從過去到現在未來,永遠流逝捉不緊!現實生活也不能在不穩定中找到穩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說物質在引力作用下,不可能處於穩定狀態;在量子普朗克世界中,運動粒子的位置有測不準性,同樣捉不緊。科學觀念不斷在發現過程中更替。李政道1957年獲得諾貝爾獎時說,測不準原理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解釋說:「可以被證明的原理,不會是絕對的原理;一個被賦予的名詞,不會是永久的。」科學、哲學道道相同,心心相印。霍金提出從「非空非有,亦空亦有」的黑洞奇點,到大爆炸後的至大無外的哈勃動態世界,則吻合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預言。霍金的普朗克微塵世界也許是「所謂微塵,即非微塵,是名微塵」,是個有無相生虛幻的假說。
佛說浩瀚宇宙,世界多得如恆河沙數,一粒砂裡就有三千大千世界,每個世界又有那麼多的恆河沙。萬事萬物都依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的定律,這是佛的物理世界觀。科學、哲學處處強調物質世界「測不準、無所住」的現象!
2007年1月霍金與科學家們將「末日鐘」撥近2分鐘,「末日鐘」是科學家用來反映世界毀滅緊迫程度的象徵工具,反映滅亡威脅的現實。人類受強大物欲誘惑引力下,思考也彎曲變形,對地球不斷破壞染污,溫室效應將大面積北極冰封溶解;災難永遠是在不為人察覺時來臨,科學家艱辛繪製的時間圖騰,即將劃上句號! 宇宙裡每個世界都有它的時間座標,對人類來說,時間如真的有個開始,也肯定有個終結!
文章回應 (1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