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雲顧問醫生(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臨床病理學)
《醫.藥.人》 第 53 期
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每天致力呼籲市民捐血,因為目前香港每年大概需要約20萬包血液,供醫院病人和傷者作治療之用,其中在外科手術中補充病人血液流失是其中一項主要的用途。事實上,不必要的輸血不單浪費可貴及有限的血液,更重要的是病人可能要承受來自輸血而引發的潛在併發症及病毒感染的風險。
醫院管理局轄下的公立醫院一向就輸血制定明確的程序指引。然而,個別臨床部門及醫生對臨床輸血需要的判斷難免略有差異,大部分醫生都傾向參考血色素指數作為處方輸血的指標。不過,現時不少國際文獻均指出,適當的輸血決定,除了參考血色素指數外,還需全面考慮病人臨床狀況。
有見及此,東區醫院在1999年9月特別成立了一個由多個專科部門組成的專責工作小組,策劃及展開一項嶄新的「綜合性血液節約計劃」。小組部分成員更遠赴海外醫院考察有關節約血液的計劃。
減低不必要輸血
根據不少醫學研究,假如病人的血色素高於7g/dL,輸血未必帶來明顯的好處,如果病人血色素降低的速度並不太過急速,病人亦未必會感覺不適。因此,東區醫院實施的計劃內,列明病人血色素低於7g/dL才需要輸血;當然這亦要視乎病人的年紀及臨床情況等因素。
自計劃推出後,醫院的整體輸血量由計劃實施前的1萬1千多包減至2004年的8千6百包,減幅超過百分之20,詳見下表。
各類手術輸血率比較(%) | ||
手術類型 | 1998年 | 2001年 |
自然分娩 | 0.63 | 0.34 |
緊急剖腹生產 | 5.05 | 1.24 |
剖腹生產 | 3.74 | 0.71 |
更換髖關節 | 82.00 | 52.00 |
更換膝關節 | 52.00 | 13.00 |
此外,除了輸血,針對病人血色素略低的處理方法亦包括處方鐵丸,以加快病人的造血過程;或者為病人注射「促紅細胞生長素」的荷爾蒙。其他較為少用但可行的方法也包括預先為手術病人儲血,或利用儀器將病人在手術期間流出的血液清洗,再重新輸給病人。
輸血態度應謹慎
東區醫院在實施「綜合性血液節約計劃」後,病人在多方面的臨床輸血率有明顯下降,其中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概括為:
‧透過教育性研討會及全院採納的輸血指示標籤以註明輸血原因,全體員工對節約使用血液方案有更深的認識並樂意予以配合執行。
‧在「綜合性血液節約計劃」小組成員指導下,外科部門的醫生重新制定切實可行的輸血指標,並有計劃地減少不必要的輸血率。
‧通過給予病人和醫護者有關輸血資料的介紹,病人對輸血的觀念得以改變,並對接受輸血採取更謹慎的態度。
東區醫院將繼續推行「綜合性血液節約計劃」並擴大這計劃的臨床應用層面。未來的輸血率核查將涵蓋更多方面臨床病人的資料,如病人的心血管功能、年齡、手術本身的複雜性及預測手術時出血的分量。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