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麥國風(衛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
《醫.藥.人》 第 38 期
政府曾在2000年的《你我齊參與健康伴我行》醫護改革諮詢文件,建議「頤康保障戶口」方案,但不獲社會各界接受而被擱置。
最近政府再就醫療融資推出研究文件,並集中研究「頤康保障戶口」,建議市民每月把收入的百分之二存入指定個人戶口,以支付退休後的醫療費用。政府對於其他醫療融資政策,例如一般課稅、私人醫療保險、社會醫療保險及個人開支等,則沒有著墨。
政府需清楚定位
今年初我在立法會提出「更完善的醫療融資政策」議案,敦促政府正視醫療融資問題,議案並獲得立法會通過。政府再焦點研究「頤康保障戶口」,可能是要回應我的議案,但政府顯然沒有深入分析現時社會實際情況,亦沒有考慮市民的承擔能力,更忽視當中的道德風險所帶來的高昂社會成本,政府對建立一套持續可行的醫療融資政策始終一籌莫展。
香港醫療體系千瘡百孔,一直以治病模式為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且面臨人口上升和老化問題,預計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會不斷上升。但是政府仍沒有制定完善的醫療融資政策,最終可能無法平衡納稅人、醫護服務提供者和病人的利益而導致「三輸」。
醫療融資並非只著眼於金錢的運用,還要有其他配套設施,相輔相成。現時公私營醫療服務出現失衡問題,當局必須清晰定位,理順公營醫療服務,例如暫緩引進不急切的服務。私營醫療機構亦要提高收費透明度及提供多元化的服務。私家醫院要高瞻遠矚,可以投放資源,參與並提供認可的培訓給醫護人員,以提高私營醫療服務水準,建立良好的品牌和信譽,以吸引更多市民選用其服務。
教育市民正確觀念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政府要有策略地推廣基層健康服務,集結民間力量,齊心協力推動精神健康、衛生環境、空氣質素、飲食習慣、人際關係、職安等方面的基層健康服務,教導市民注意健康,減少病發機會,這才是治本之道。
政府要教育市民正確的醫療成本觀念。常言道:「健康就是財富」,保持健康的身體是每個市民的責任,市民更要懂得病向淺中醫,有能力的市民亦要考慮分擔部分醫療成本,唯有養成正確的求醫及醫療成本觀念,醫療服務才能用得其所。無論政府採用何種醫療融資政策,一定要提供安全網,以保障弱勢社群,例如長期病患者、殘疾人士、領綜援人士、單親人士、新來港人士、精神病患者、愛滋病患者及性工作者等,確保他們能得到合適的醫療服務。
總而言之,醫療融資是牽涉全民健康的議題,政府一定要廣泛諮詢社會各界及醫護人員的意見,尋求社會共識。
文章回應 (0 個) | 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