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藥‧人》 第 175 期
公營醫療不是恩恤!
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的病人常有誤會,以為公營醫療是「恩恤」,「如果」醫生或護士態度稍差,一般都會很容忍,認為是應該;甚至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的醫護都有這個心態,認為病人只付出一點診金,等待又或是治療質素稍次是必然,更奇怪是,會以為自己是「施恩惠者」,對病人頤指氣使。
必須澄清的是,市民使用公營醫療服務不是恩恤,而是權利,只要是香港人,管你是貧是富都有使用公營醫療的權利。表面上病人確只付了較低的醫療費用,但醫管局的經費來自納稅人,花的還是市民的錢,所以公營醫療的工作人員不能把服務與病人的「付費」掛鈎,更且,在公營醫療機構工作的醫護拿的人工絕對是不折不扣。
香港政府稅基再窄,稅收都是來自香港市民,而政府每年最大的支出就是醫療與教育,沒有教育成就不了醫護人員,每個醫護人員除了自身的努力,亦是香港市民共同孕育。醫管局每年收納稅人幾百億,沒道理在納稅人病了之時,卻把提供醫療服務當成福利的恩恤,或是把納稅人擠到私營醫療去。
平心而論,香港的公營醫療水平相當高,願意留在公營醫院的醫護人員大部分都是有心人(不然就跳到私家賺真金白銀去了),可惜樹大有枯枝,還是有些態度輕漫,視病人生死病痛於不顧的害群之馬!
希望我們的醫護都能記得,在你眼前每天不斷的「工作」,都是攸關著病人唯一的「生命」!
編輯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