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藥‧人》 第 153 期
誰有幸福!
2014多年之前,到藥房買普通傷風止痛藥,一排12粒,售價港幣12元正,即是一塊錢一粒。
當時藥房的老闆說:「這些藥成本不過一毫子,病人傷風,藥廠就最幸福。」
那一年是1997,即是香港歷史上樓市最瘋狂的時刻。
現在同一種藥,同樣12粒,環頭環尾的藥房或許便宜一點,亦賣35、36元一排,而在市面上兩家大型連鎖藥房的售價則已經迫近40元,機場及24小時連鎖店當然售價更高。至於同款的24片包裝更高見77元港幣,即是無論怎樣算,平均價都是一粒3塊錢。
香港樓價雖然瘋狂,但平均價總不是1997年樓價的三倍吧!
樓價瘋狂還是藥價瘋狂?
同胞來港早已經不是旅遊,而是購物,因為相信香港品牌品質高,且港幣匯價低,由高消費物至民生日用品都不放過,除奶粉、即食麵外,還搶貴了藥,且是民生消費最平價的藥物。普通傷風感冒藥買兩排成藥已經差不多一百,倒不如到政府診所或急症室去排隊輪籌好過。
現下眼見貴了的是傷風感冒藥物,其他藥物又如何?須知道,藥物不像即食麵或奶粉,是沒有代替品的。
市面上經濟繁榮的假象,一直是把小市民迫逼的代價。聞說2017年訪港同胞將達七千萬人次,朝廷袞袞諸公或是那些尊貴的議會參與者,可有為我們這些被貧病交迫的老百姓設想一下?
編輯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