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藥‧人》 第 141 期
門不常開?
香港現下的景況可以一字以蓋之 ──「搶」。
大量人口爭奪小量資源,結果是所有物資的價值都被推高。梁氏政府的施政與其說「成熟一項推一項」,不如說「問題一項接一項」。
問題的軸心大部分與自由行帶來祖國同胞相關。
一紙自由行原是中國政府當年為解香港沙士後經濟低迷的政策,同胞來港消費,不單買車買樓買奢侈品,也買日用品,當然,還有奶粉。香港從來「不事生產」,所有食品用品消費品都假外求,土地資源更是有限,億萬同胞們來這麼一搶,豈有不貴。
自由行對香港的經濟或有貢獻,但亦帶來賣淫與黑工、偷渠蓋黨與斬樹黨、雙非嬰與雙非孕婦,可見並非一面倒有利於香港,而文化迥異更使中港矛盾日漸加深。
香港政府不斷推出政策來堵截矛盾。港人港樓外,又要港人港奶,是不是他日買米也要港人港米?大家走一轉藥房就會發現,斷巿的是奶粉(現時真正斷巿的只有兩種),但升價最多的是藥物。很多普通的傷風感冒藥及止痛藥較2003年的價錢升幅接近百分之五十,如果同胞們來港搶藥(很有可能發生),我們難道又要再推港人港藥?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香港人,是時候心平氣和地想一想,我們究竟要甚麼? 中國同胞來港這道門是否可以關上?
編輯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