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藥‧人》 第 136 期
日本奶粉低碘有理
食物安全中心公報了多個嬰兒配方奶粉(包括日本及南韓)樣本含碘量偏低後,「低碘奶粉」這個話題在炎炎夏日炒得風雲熾熱。低碘奶粉「有機會影響幼兒智力」,把一眾正在努力培育資優BB,爭取在起跑線上可以跑贏對手的媽媽們嚇得心膽俱裂 ── 千揀萬揀,竟然揀個爛燈盞!
只是,相關事件的日本奶粉公司並沒有承諾改善配方,其中一間更明言公司旗下奶粉沒有進口香港,潛台詞就是說,誰叫你們香港人買水貨奶粉(香港人的身分突然間於大陸水客同級)?
日本與南韓都是海產豐富的國家,日本某牌子奶粉商說奶粉中碘含量低是日本政府的要求。雖然未知水平有幾低,相信是因為日本政府為免碘太多會對嬰兒健康構成風險之故。
日本人日常對碘量吸收不虞匱乏,且曾經歷原爆,新近又有核泄漏,人民長期暴露於高碘與輻射之中,兩者皆不利於甲狀腺,日本政府有理由因應地域因素而限制奶粉含碘量。須知道,日本奶粉是為日本嬰兒而設計,並不是為全球嬰兒而設計,明乎此,日本奶粉低碘便合理合情了。
食品法典的標準究竟為哪類嬰幼兒而設?住在內陸的BB與住在沿海的BB所需要的營養成分,是否應因應客觀環境而適度調整?
香港畢竟是小地方,偏處大中華一隅,沒有甚麼特別為香港嬰兒而設計的奶粉,巿場上賣甚麼,我們便盲目地相信廣告宣傳買甚麼。其實,兒科醫生一直提倡母乳,就是因為母乳是為嬰兒度身訂造的最佳食糧。
作為香港未來楝樑主要食糧的奶粉一直欠缺監管,經此一役,衛生當局是不是應切切實實把巿面上的奶粉整頓一下(尤其那些廣告聲稱)?為我們未來的主人翁設下安全的保護。
編輯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