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藥‧人》 第 134 期
困局何能解?
新一屆管治班子正式宣誓,各個局長幾無意外地與傳媒早前的「猜測」全數吻合。此當然不是傳媒有洞燭新特首心意的異能,而是有心人早早放風,減低新班子不孚市民大眾願望時的衝擊。
回歸十五年,香港由商人治港至公務員治港,政治政策只能以一塌胡塗來形容。董氏的治港團隊仍見獨立自主精英風範,曾氏時代則已完完全全奉行聽命中央行事的模式,此大抵因政務官出身的曾蔭權長於「執行」命令的慣性使然。
董氏時代受禽流感、金融風暴與沙士所困,施政舉步維艱;曾蔭權背負八萬五負資產陰影,且政策屢屢向地產商傾斜,治下七年,香港絕對是「怨聲載道」。市民好天去遊行,雨天要示威,每個星期天總有各式各樣人等請願,警民衝突場面看得親者痛、仇者快。
香港固有的矛盾已不止於深層次,我們最關心的醫療事務尤其是死結。高永文醫生重歸政府懷抱顯見是有志於公職事務(如果留戀權位,沙士時不會辭官;如果愛財,現時又不會執掌食物及衛生局這個爛攤子),但如何留得住經驗醫生與護士不蟬過別枝?如何杜絕大陸孕婦闖關?如何解決百分之九十病人依賴公營醫院的龐大醫療負擔?
制度不公平造成社會不公義,要重新建就公正公平的社會秩序,有力之餘還須有心,梁振英先生與他的政治團隊是兩項皆備,還是兩者皆無?
編輯室
脊骨神經科醫生黃施博因私務關係,專欄暫停。 |
![]() |
![]() | ![]() |
